解所未知、探索無限可能

超羽量設備,實現不可能的任務


透過超羽量設備進行東亞家蝠的研究,我們率先在全球成功結合僅重 0.35 克的 YELL b 羽量級追蹤器與網關 TAG G III 4G R 技術,突破了小型夜行物種研究的技術障礙及背負重量的限制。

這項創新不僅實現了對小型蝙蝠的精準追蹤,也能將應用範疇拓展至多元化的生物群體,包括蛙類、蛇類、蜥蜴、小型鳥類及小型哺乳類等,為生態研究打開了新的可能性與視野。

此外,這項技術為生態學提供了高效且精準的數據支持,顯著提升了研究效率,並樹立了野外研究的新指標。它不僅是科學技術的一次突破,更如同為探索生命多樣性的旅程點亮了一盞明燈。

這次成果的誕生,代表著一個探索未知的重要里程碑。

月光與日光的協奏:創新設備如何支持夜間生物

這項應用使用FLEX II 4G B Max追蹤器證實,草鴞等夜行性鳥類也能有效利用太陽能充電設備。過去認為貓頭鷹等夜行性類鳥類,因白天棲息於陰暗處,難以使用太陽能設備,但此次應用顯示,即使草鴞白天棲息在草叢中,設備仍能穩定充電。

6月2日的數據顯示,光照從上午9點起逐漸增強,電壓隨之上升,雖然11點因高溫影響,電壓曾下降,但下午仍持續回升,16點達到最高值。甚至微弱的月光也能提供少量充電,確保設備夜間穩定運作。

此外,設備不僅記錄了光照、溫度、電壓等環境數據,還能透過ODBA數值監測草鴞的活動模式,發現牠們通常在清晨5點30分進入休息,傍晚18點30分開始活動,展現典型的夜行性行為。

不僅提供了豐富的行為與生態數據,還為夜行性鳥類的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,擴展了研究應用的可能性,對於了解夜行性鳥類的生態與行為具有重要意義。